發布日期:2024-03-15 11:44 瀏覽次數: 次
12月7日晚間,上海發布“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擬中選結果公示。中選的25個品種中,包含了吉非替尼片(易瑞沙)、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甲磺酸伊馬替尼片(格列衛)等抗癌藥。25個中選藥品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22個,占88%,原研藥3個,占12%,仿制藥替代效應顯現。這次的試點藥品集中采購的中選結果能夠看出來一個陳年老問題:看病為何貴。多年來,全國各地執行的“藥品招標采購”只是一場“游戲”,桌子上是標書,桌子下是暗箱。中標的大部分藥品不是以質優價廉取勝,而是雙方早已約定好的一個結果。4+7藥品集中采購選擇的試點城市足以代表著中國經濟的整體局勢,將這11個城市作為醫改試點先鋒,如果集采成功,這將會是醫改的里程碑政策,在中國醫改史上具有劃時代的作用。此次藥品集中采購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22個,占88%,原研藥只占12%,其目的就是為了鼓勵藥企在“節省研發時間,快速高質產藥,及時惠及患者”上改革創新機制,提高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百姓用藥安全、有效。目前,擬中選結果還在公示期。公示期結束后,聯采辦將會確定指導和推進各試點城市制定試點方案和配套政策,兌現招標結果、實現百姓受益。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的受益方必然是群眾百姓,那對于藥企、醫院和醫生這些利益和藥品掛鉤的一方又會受什么影響呢?藥企從擬中選藥品降價上看藥企是受影響最嚴重的一方,這是沒有吃透政策的散戶恐慌情緒以及市場主力借消息清洗浮籌而已。擬中選藥品價格大幅下降,根本原因是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模式下,既往包含在銷售價格中的銷售費用、市場推廣成本等“水分”被強行擠出。事實上,藥企的利潤根本沒有受到損害,反而,擠出了銷售成本水分之后,一旦通過規模經濟,降低企業成本,以量補價成功實現,保證醫院采購量達標,加快醫院回款,藥企應該是最大的受益方。醫院一方面,本來靠藥品加成維持醫院運行成本,這下沒指望了。特別是某些院級、中層領導靠貪腐、仕途發財的渠道被著實地堵死,是最受影響的一族。另一方面,醫院失去了藥品回扣的好處,患者的疑慮打消了,信任度自然也會提高,那么,醫患關系逐漸開始緩解,正常的醫療秩序或許有了保障。只要國家在財政撥款、醫保支付、提薪養廉的政策上多多傾斜、多多支持,在政策紅利的引導下,醫院依然成為受益方。醫生醫生群體本來就是被剝削的群體,門診、手術、查房、交待病情、寫病歷、忙職稱,一天下來,頭昏腦漲。微薄的工資,危險的處境,多病的身體,恐懼的心理集一身。沒有了“以藥養醫”,接下來,只有靠國家漲薪提價、靠技術吃飯來維持生計。他們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也是受傷害最重的一個群體。只有技術過硬、患者口碑好、人文關懷棒才能立足、生存、發展。否則,靠假職稱、爛技術、耍嘴皮蒙騙患者,混跡于世,終將被淘汰。但是醫生如果規范、優先使用中選藥品,也會享受政策紅利的關照。4+7藥品集中采購1.國家醫保局已經“亮劍”,百姓、藥企、醫院、醫生多方受益,可以說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2.增強廣大醫生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法律意識,讓醫生在實踐中真真切切有獲得感、幸福感。一心一意的做好本職工作,優先使用、推薦中選藥品,為醫藥改革竭盡所能,盡心盡力。3.國家醫保局等線管部門始終堅持“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標準,堅守“公開、公平、公正”的采購原則。作為衡量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是否“以人民為中心”的標準,以問題為導向,向群眾找答案。4.從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試點辦負責人的承諾的“確保中選藥品進入醫院并得到優先使用”、“為中選結果兌現保駕護航?!弊屛覀優橹徽?,但愿不只是口號,希望看到是落實,落實,還是落實。只有這樣百姓心里才踏實,不再為“看病貴”而“因病負債”、“因病致貧”,充分享受醫藥改革成果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