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24 16:37 瀏覽次數: 次
定崗定編是很多醫院管理層比較關心和頭痛的事情;
在計算績效時,一些部門反饋他們缺乏人員,希望醫院部門的政策傾斜。如果醫院部門不能客觀地評估部門的人均績效產出,他們將陷入核準編制的困境;
雖然績效評估與部門的數量無關,但部門的數量與部門的人均績效水平直接相關,因此如果對部門的人員配備進行合理評估,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幫助。
醫院崗位設置是指根據醫院的功能需要確定各部門的崗位,然后結合崗位性質、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類型等因素確定崗位的設置,即確定醫院各級員工的數量、水平和比例。
固定崗位和人員配備是醫院員工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醫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員配備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醫院的醫療、保健、預防、教學、科研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服務目標的需要,確保醫院在適當的勞動力成本下的正常連續運行。
1.定崗定編的主要原則
1.尊重現實原則
首先,醫院應遵循尊重現實的原則。目前,醫院產生的人員與崗位的匹配與醫院的社會文化背景、管理機制、員工的專業理念和長期工作習慣密切相關。醫院必須尊重當前崗位和人員的具體情況(由于員工能力的差異或醫院出勤時間的差異,相同的工作量需要不同數量的人員),合理調整人員結構,合理評價和分析工作量和壓力,合理評價各崗位員工的數量、質量和效率,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勞動力成本控制意識和效率意識。
1.工作需要原則
醫院的固定崗位和人員編制必須以滿足工作需要為基本原則,并根據醫院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和臨床醫療技術部門的業務范圍確定崗位名稱和人員編制人數。就像1000張病床一樣,一家醫院的出院病人數達到5萬多人,門診病人數超過30萬人,另一家醫院的出院病人數接近4萬人,門診病人數超過300人。顯然,這樣的醫院不能簡單地用床位比來決定人員總數。它也是醫學院的附屬醫院。由于教學和科研任務的數量不同,核編輯的數量不能完全一致。
1.精簡高效原則
即在保證醫院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堅持崗位設置,崗位設置人員,精簡冗員,優化崗位和人員配置,用較少的人員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從而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效率。
1.結構合理的原則
要保證各類人員的合理比例關系和合理的層次結構,優化醫院人員的人群組合,充分發揮醫院人才的最大效率。醫院高層次醫療人才的數量或多或少都不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1.5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醫院的大部分工作可以通過數量指標進行監測,但有些工作不能通過數量來衡量。因此,在設置崗位和編輯時,必須將定性和定量結合起來。
1.6動態調整原則
醫院的人力資源應根據醫院的發展、學科建設、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實施動態管理,以滿足醫院發展的客觀要求。
2.定崗定編的具體方法
2.醫師核編方法
醫院通過測量工作效率來確定人員配備。比如一家醫院通過觀察和與醫生溝通,確定了門診醫生的診療效率標準值:外科、婦產科、兒科、腫瘤科、皮膚科8人/小時,內科、中醫、眼科、五官科7人/小時,口腔科3人/小時。
2.1.1門診醫師核編:
例如,消化內科門診診斷和治療的批準標準為7人/小時,每月有效工作日為21天,每位醫生每天出勤8小時,每位醫生每月承擔的門診人數為1176人。目前,醫院消化內科每月有3500名具體門診患者,因此需要為消化內科門診準備3名醫生。然后根據患者的醫療分布情況安排輪班,每天早上安排3名醫生,每天下午安排1名醫生。計算醫生人數的方法如下:
每天早上門診工作總工作時間:3×4×365=4380(小時)
每天下午門診工作總工作時間:1×4×365=1460(小時)
則:43801460=5480(小時)
每個員工每年應出勤2000小時(每年減少104天法定休息日和11天法定節假日),每人平均休假80小時(2周),每個員工每年實際出勤1920小時。
醫生的數量應該是5480÷1920=3(人)
2.1.病房醫生核編:
醫生人數1(病房常規工作)=病人實際占用床日×內(外)科人均日工時÷每月法定工作時間
處理病房常規工作,每張床每天工作50分鐘,外科系列40分鐘。
醫生人數2(治療病人進出醫院)=實際收治病人數×每個病人都需要時間÷月法定工作時長
每位患者進出醫院所需時間:120分鐘
醫生人數3=實際手術臺數×每次手術時間×主治醫生的數量÷月法定工作時長
醫生的病房數量=醫生人數1醫生人數2醫生人數3
科室編制醫生總數=病房醫生人數門診醫生的數量科室主任
按此方法計算:
某醫院骨科某月實際開放床位數為50張,醫生配置為:
醫生人數1(病房常規工作)=病人實際占用床日×內(外)科人均日工時÷每月法定工作時間=50×30×40÷(21×480)=6
醫生人數2(治療病人進出醫院)=實際收治病人數×每個病人都需要時間÷月法定工作時長=150×120÷(21×480)=1.8
醫生人數3=實際手術臺數×每次手術時間×主治醫生的數量÷月法定工作時長=60×150×3÷(21×480)=2.7
(當月手術室實際有60次手術,每次手術的平均時間為2.5小時,每次手術的平均時間需要3名醫生進行手術)
應編制醫生=81.82.7=12.5、考慮到主任的監督因素,應準備13人。醫院骨科病房應準備13名醫生。
計算方式2:
骨科全年實際開放床位50張。根據每位醫生查房10名患者的計算,早上需要5人查房,每人平均工作4小時,所以全年實際工作時間為4小時×5×365=7300(小時),其余時間確保一名醫生在病房值班,實際耗時為20×365=7300(小時)。
全年有800例手術,法定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不做手術。全年法定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為115天,實際手術時間為365-115天=250天,即平均每天800天的手術÷250=3.每次手術平均值2.5小時,需要3名醫生進行手術,即年手術時間為3小時×2.5×800=6000(小時)
完成骨科的實際工作需要時間=730073006000=20600(小時)
每個員工每年應出勤2000小時(每年減少104天法定休息日和11天法定節假日),每人平均休假80小時(2周),每個員工每年實際出勤1920小時。然后病房應該有醫生:
20600÷1920=11(人),考慮到主任的監督,可以增加1人,那么骨科病房應該有12名醫生。